查看原文
其他

嘎落·嘎廊·嘎攂·嘎䇭·嘎啰——复辅音声母在潮汕方言中的蛛丝马迹

林伦伦 林伦伦方言茶话 2021-10-24

复辅音,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辅音连在一起的情况,在外语中是很普遍的语音现象,如英语“brought”(带)中的“br”“ght”、“worth”(值得)中的“rth”、“people”中的“pl”都是复辅音。大部分专家认为,现代汉语中音节中没有类似的复辅音,像“zh-/ch-/sh-”声母和“-ng”韵尾这类音中的“zh-”“-ng”只是两个字母(符号)表示一个音素而已。

复辅音声母指的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辅音连在一起作为声母,这在汉藏语系的不少语言中都存在,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中就有不少。大部分专家认为,现代汉语中音节中没有类似的复辅音,所以也就不存在复辅音声母。但是,现代汉语没有,古代汉语中有没有呢?语言学家们大概可以分为两派:1、存在派;2、不存在派。

争论到现在,存在派基本占了上风,论文可能过百篇,代表人物有李方桂、周祖谟、马学良、邢公畹、方孝岳、李思敬、李新魁等,主要是汉藏语、汉语音韵学和汉语方言学研究专家,主要根据是汉藏语语言当代存在复辅音声母;汉字的声符在当代存在一符两读、甚至两个以上读音的现象,汉字的通假字现象;语多双声叠韵连绵词现象;外语译音的多声母现象等方面的材料。

不存在派人数和论文较少,主要代表人物是王力先生,他在《汉语语音史》(1985)中说:从谐音系统看,似乎有复辅音,但是,现代汉语为什么没有复辅音的痕迹?他门下的弟子也多执此观点。

关于复辅音声母有、无的争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上古音复辅音声母研究综述》等文章。我这里就不赘述了。

我的恩师李新魁教授是上古复辅音声母存在派,他的《汉语音韵学》第四编专门有复辅音声母的问题一节。他说:我们认为,上古汉语很可能有复辅音。……上古时期的复辅音,主要存在于第二个音素为[l]的结构中,即主要表现为[kl-][pl-][bl-][gl-]……”。接着他从谐声的互谐、古籍的注音及古字的异读、古籍的异文、古书中的训诂材料、汉字偏旁互换及分化字5个方面罗列了可以证明古有复辅音”的观点。

笔者作为学生,从星桥师(李新魁字星桥)学汉语音韵学时受到启发,就开始积累与复辅音声母相关的方言资料。下面把相关的潮语资料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兴趣而参加讨论,更加欢迎大家提供相关的新资料。

1、双音节词的复辅音痕迹

   潮汕话有几个词,现在是双音节词,但我怀疑是上古复辅音声母字的残留遗迹。如:

   嘎落,ga1 lag8,掉下来/去的意思。例:苹果树顶个苹果熟到家己嘎落落来(苹果树上的苹果熟透了、自己掉地上了)。”“字从得声,从得声的字读[g-]声母的如:各、格、胳等;读[l-]声母的如:洛、落等。

嘎廊,ga1 lang7,小胡同,应该是字的双音节化。字从得声,上古汉语有可能是gl-声母。电白闽语就把小巷叫做 lang 仔,写作。吴语里的“里弄”的也应该与此同源。

嘎攂, ga1 lê3,架,架起来。应该是字的双音节化,字从得声,也有可能上古是复辅音声母gl- 。有个俗语叫竹篙擎ga1 lê1 (形容人之蛮横不讲道理),我怀疑ga1 lê1,也是ga1 lê3的连读变调而形成。就是把竹竿像架着一样横着拿的意思。

嘎䇭,音ga1 lo2,一种竹编或藤编的笸箩。我曾经考证为“栲栳”,“栲栳”也是kl-声母的复辅音声母来的。

嘎啰,音ga1 lo5,距离……很远,差得远。至今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写这俩字。还可以加进嵌词作“嘎里啰”“嘎里十啰”,很无厘头,没个说法。

嘎撩,音 ga1 liao1,用吉祥物在人身上轻轻刮过的象征性动作。

2、同义词中可替换音素的复辅音痕迹

2·1   d-与 l-声母互换

 diao5—liao5

   鸡母徛diao5(母鸡司晨)

   鸡liao5无隔夜蚯蚓

 diao3—liao3

   个篮 diao3/liao3在墙顶块(篮子挂在墙上)。

 dih4— lih4

   撮红柿熟到 lug4 lih4(那些柿熟得都快掉地上了)。

 da1la1

   撮兰花叶da1/la1尾,水沃较少(这些兰花的叶梢萎了,水浇得太少)。

 ding3ling3

   坐在ding3/ling3中个物就是伊(坐在正中间那位就是他)。

 do6lo6:伊do6/lo6看书(他在看书)。

2.2   d-n-声母互换

点 diam2niam2

     diam2/niam2火/灯

 diao3niao3

    diao3/niao3diao3/niao3双畔,看戏坐头前。

      diao6niao6

      个人峞diao6diao6(瘦高瘦高的样子)。

           niao6裤(把裤子往上提)。

      “召”只是同音字,可能不是本字。

    d-n的替换关系可以理解为就是 d-l关系的音转,因为在潮汕话中n-l互转,或者各地n-l不同这是普遍现象。


2·3   t-与 l-声母互换

te1 —le1te1 /le1跋落去(滑到了)。

te3le3 te3/le3垢堺(洗澡时搓去身上的泥垢)。

ti3li3ti3/li3 破面皮(撕破脸皮)

tang3—lang3:个孥囝穿个tang3/lang3底裤

tug4—lug4:熟到lug4 蒂(水果等熟透了,果子脱蒂而掉到地上)。

           个衫lug4色(这件衣服掉色了)。

 

3、普通话读 l-声母而潮汕话读d-/t-声母

隶,普音 lì,潮音di6(弟):隶书,奴隶

鹿,普音 lù,潮音dêg8(敌):长颈鹿,鹿茸

癞,普音 lài,潮音tai2(台2):癞哥拍作糜

赖,普音 lài,潮音tai2(台2):博蹰赖(耍赖)

其实,从得声的字,普通话读tǎ ,也读t-声母(潮音tuah4)。

这也是 dl-/tl-复辅音残留的遗迹。

    我所搜集记录的例子就这些了,只能说明gl-/dl-(dn-)/tl-复辅音声母的残迹。本文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提供更多这方面的例子来共同证实上古汉语复辅音声母的存在,尤其是潮汕各地不同的读音:一地读g-/k-/h-或者d-/t-,另一地读l-的,对比起来就是宝贵的材料。

【延伸阅读】

               1、倒倒·合合·替替——潮汕话的复合型文白异读

  2、亲情≠亲情· 生理≠生理· 初三≠初三

3、四方≠四方·开方≠开方·家长≠家长

【照片说明】

一场滂沱夏雨,百草并生。想起来了顾城的《初夏》:

……回到村里/ 在新鲜的泥土墙上/ 青草开始生长……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